寫作是打造影響力的有效方式,專業工作者分享知識文章,可以快速建立起客戶的信賴,而對想要經營個人品牌的人來說,從文字寫作出發不但直接,文字也是目前最容易被搜尋引擎收錄的格式,而且延伸性很高,因為不論是影片腳本、Podcast逐字稿都脫離不了寫作。
文字寫作優點多,但對很多人來說寫文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說起來我們會排斥寫作,都是被過去的教育系統害的,我們的作文教育和考試目標都是在訓練文學家,追求優美的語句和華麗的辭藻,但文學家世間少有,寫作能力卻是人人都應該具備的。
但要扭轉情勢也不難,如果我們寫作的目的是要分享知識、打造影響力,那只要擁有正確的心態和技巧,再學會套用寫作模板,就能大幅降低寫作難度,效率也能明顯提高,首先在開始寫作前,我們應該先建立3個寫作技巧。
知識文章寫作技巧一:下筆寫就對了
我們寫作都不是為了成為世紀文豪,別人看我們的文章也不是要一睹文學風采,所以必須完全拋棄追求完美的心態,字字斟酌大可不必,最好能抱著「寫出來就算及格」的心態,把寫完文章當成首要目標。
因為寫作就和其他任何技能一樣,需要刻意練習來獲得進步,如果一開始就執著寫出100的完美文章,覺得不夠好就不寫下去,那就很難養成寫作習慣,寫作技巧也不可能進步。
其實,文章發布在網路上,如果寫得真的很差,內容毫無價值,也沒人看得到,有什麼怕? 寫不好就當練筆,先養成寫作習慣,寫多了,量變產生質變,有天就會發現自己的文筆有明顯的進步了。
知識文章寫作技巧二:先寫初稿
自己看自己的文字,每次看都想改是正常的,但太過執著會拖慢文章的進度,消耗我們有限的寫作意志力,所以我建議養成先寫初稿的習慣。
寫初稿的時候,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告訴自己「反正初稿寫完,有的是機會修改調整。」寫的時候一心想著反正沒人會看到,才敢放開來寫,寫作流程也就更加順暢。
知識文章寫作技巧三:先有骨架再填肉
這是最重要的部分,前面有講到,知識分享型的文章,內容結構比起詞藻華美要重要得多,內容結構有多重要? 其實大部分讀者都不會從頭到尾,把文章一個字一個字看完,他們通常先瀏覽大標,找到有興趣的標題才仔細閱讀內容,內容結構就是在告訴讀者能解決他們哪些問題。
所以寫知識型文章,最好不要一開始就打開空白文件一個字一個字開始寫,而是先把內容大綱列出,擬好文章段落架構,大概規劃每個段落要寫什麼,甚至先列好大標,組織好全文邏輯,骨架確定之後才開始做填肉的動作。這麼做不但能讓文章產出速度更快,更能確保文章的邏輯通順,先給文章一個結構,才能分辨你寫的東西是否有沒有邏輯。採用符合邏輯的結構,才能讓你看到文章的缺陷與遺漏。
套用寫作模板,快速輕鬆生成文章
所以寫知識型文章花最多時間的,都是在決定內容架構,構思全文邏輯,表達順序等等,而若要降低寫作難度,或加快寫作速度,一個有效的方式就是「套文章模板」。
所謂的文章模板是指針對文章的每個段落,都已經套好固定的大綱架構,寫作的時候只需要像套公式一樣,把我們想要表達的內容套入架構邏輯,很容易就能生成一篇對讀者有價值的文章了。
由於公式都是專家從眾多優秀的文字作品當中歸納出來的,所以套模板公式除了增加寫作效率,還能確保寫出來的文章有一定的影響力品質。以下分享3個我個人最常使用的寫作模板。
寫作模版一:用清單列表羅列資訊
清單列表示最直接簡單的寫作模板,針對某一個主題或問題,用分項列表的方式一一說明,例如我部落格的文章《6種常見Facebook再行銷手法及實用操盤戰術》 、 《6種常見Facebook再行銷手法及實用操盤戰術》都是屬於這種類型的文章,這種類似 FAQ 的邏輯套路最好寫也最常見,而且根據我的觀察,也很容易獲得比較好的搜尋排名。這個模板的基本邏輯是按照先見林,再見樹,最後再見林的順序,將資訊一一呈現。
1. 先見林:開頭引言
先讓讀者能概覽全篇文章的大意全貌。開頭說明這篇文章的目標對象是誰,以及要分享的知識主題是什麼,和為什麼重要。
2. 再見樹:列示說明
將主題分項並說明每一個項目,建議盡量使用 H2 標題,項目的數量沒有標準,可以盡可能的列,例如「養貓的100個常見問題」,但最好可以在文章最前面加上目錄,讓讀者可以直接根據自己的問題去找答案。
3. 再見林:整體總結
當讀者逐項看下來,雖然有所收穫,卻可能忘記本篇文章想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因此在文章末尾,再一次提示文章整體而言想要解決什麼問題,甚至發起行動呼籲,激勵讀者採取行動。
這種列示型的文章,雖然寫起來相對容易,但表現形式像單純的資訊整理站,讀者通常找到想看的答案就離開了,比較難透過個人特色或獨特觀點來創造記憶點,如果我們有和其他人不同的觀點,可以參考第二種寫作技巧套路。
寫作模板二:用 OREO MAP 達成觀點說服
這個模板是參照韓國寫作教練宋淑憙在《150年歷史的哈佛寫作祕訣》一書中所介紹的「O – R – E – O MAP」寫作法,以 Opinion(意見)→Reason(原因)→Example(範例)→Opinio/Offer(強調意見與建議)的順序邏輯,讓我們的文章能快速傳達觀點,再透過嚴謹的邏輯來證明支持觀點,按照這個大綱框架,就能讓我們的文章更有說服力,分別說明如下。
1. Opinion 亮觀點
一開始就亮出觀點。寫作新手容易在長篇大論之後,才帶出最後的結論,然而讀者卻常是在文章的開頭就決定是否要繼續讀下去,所以好的文章結構就應該是在首段就先亮出你的觀點,用簡單明瞭的方式揭露你的主張。
2. Reason 說原因
接著說明觀點或主張的理由,如果當你在上一個步驟亮出的觀點,能讓讀者產生「為什麼作者會有這種想法?」的疑惑,他們就會願意繼續看下去,接下來就要分段闡述為何你的理由,或是引用專家數據、統計報告或邏輯推理來支稱你的論點,說服讀者繼續往下閱讀。
3. Example 舉範例
這一段則是為你前面的論點再做補強,用實際範例進一步證明你的主張,範例要讓目標讀者有共鳴,就必須要是讀者可以理解的事物,而且越具體越好,比方說你要說明內容行銷是行銷的重要趨勢,比起只是說「現今超過半數的企業都有進行內容行銷」,直接舉讀者聽過的品牌當例子會更有說服力。
4. Opinion/Offer 重複觀點與行動建議
最後,再一次重複主旨,強調你的主張,讓文章首尾呼應,或者,若你的主張與讀者的行動有關,也可以在末尾提出行動呼籲或提議,例如可以鼓勵讀者下載你做的內容行事曆規劃表,安排規劃內容行銷素材,讓你的文章不只傳達想法,更能說服行動。
這一套框架不只在寫作上很有用,在辯論、演講或者其他需要表達觀點主張的場合都非常有用,也是一套很好的思考整理模型,用寫文章當作練習,把這套思維內化就能讓我們成為更有說服力的人。
寫作模板三:回答讀者問題的金字塔原理
想用寫文章來建立專業,累積他人信任,那就要能「清楚回答讀者問題」,知名顧問公司麥肯錫內部常用的金字塔寫作法在回答問題的文章很受用。在金字塔寫作中,我們不是單純提出問題並回答,而是通過一套框架,先用說故事的方式和讀者建立連結,然後才開始回答問題,這個套路先用一套SCQA的關係來做架構開場,再用一套金字塔式的邏輯展開回答問題,以下分別說明。
1. Situation 建立情境
先敘述一段讀者知道或者認同的事情,連結作者與讀者的關係,和讀者建立相同的前提,以利後續內容的展開。舉例來說,一篇說明「如何優化企業網站在手機版呈現」的文章,可以在開頭先寫:「現今幾乎人人都有智慧型手機,且大部分的網路瀏覽行為都在手機或行動裝置上執行。」
2. Complication 敘述衝突
上一段我們用說故事的方式來建立與讀者之間的關聯性,而這裡的衝突就是在營造故事張力,與情境相違背的衝突,是要為我們接下來要點出的問題埋下伏筆,延續上面的例子,這裡的衝突就會是:「但仍有許多企業的官方網站,還是只能提供對手機非常不友善的介面,或者沒有針對生意需求,對行動裝置的網站進行全面的重整與規劃,導致網站轉換率大幅下降。」
3. Question 點出問題
問題是全文承上啟下最重要的轉折點,在問題之前都算是文章的引言,要特別注意情境和衝突都是在和讀者建立連結,所以,情境和衝突不應該有你需要提出證據才能證明的論述,來到問題的段落,只要用一到兩句話簡單的把問題帶出,例如:「企業若想規劃出對使用者友善、又能提升轉換率的行動版網站,應該注意哪些事情呢?」
4. Answer 解決方案:歸納法列點,演繹法說明
提完問題後,接下來就能用金字塔式的結構提出解決方案,什麼是金字塔式的結構?就是先用歸納的方式提出各種做法、計畫、步驟等各種分類,然後在每個分類向下,再以「因為…所以…」的演繹推理,做進一步的論述。繼續以上的例子,我們可以說規劃行動版網站的注意事項共有 A, B, C 3項,並針對A、B、C 分別分段說明,每一段的說明都是先說理由,再強調結論。
這種金字塔式的陳述,是人類大腦最容易接受的邏輯安排,我推薦大家去看金字塔寫作法的發明者芭芭拉明托寫的《金字塔原理 – 思考、寫作、解決問題的邏輯方法》,裡頭不只寫作技巧,還包含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邏輯方法。
框架變化球與進階組合技
在熟悉這幾套框架之後,還能夠變化出各種組合變化球,例如,在模板三的解決方案下面歸納的各種解決方案中,使用模板二的觀點說服邏輯來做陳述,能讓文章的結構邏輯更完整有說服力。
例如我在《銷售專業服務如何讓客戶感受到價值?我的3點思考》這篇文章中,全篇就是使用模板三的解決問題架構,但在每一段說明,則用模板二來架構觀點說服。
套用寫作框架很和中學解數學題目套公式一樣,只是硬套幫助有限,不如先試著了解「為什麼這麼寫比較吸引人往下閱讀」。
知其所以然之後融會貫通,公式就能大幅提升你的寫作效率,也讓你的文章邏輯更完整,建議各位寫作新手,從套模板開始,也逐步打造屬於自己的寫作模板吧!
另外如果你想了解,如何寫出容易被搜尋引擎排在前幾名的文章,可以看我這篇《SEO寫作指南:3個必須掌握的核心原則》。